欢迎来到OAJRC平台!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国内首个开放科学倡议发布!网友:什么时候轮到我的领域?

更新时间:2023/09/01 来源: 开放获取期刊研究中心 作者: 管理员 浏览量: 4334 人

在2023年8月12日,由中国心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和苏州大学期刊中心承办的全国心理学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暨《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创刊十周年纪念会在苏州召开。



与会者一致认识到,开放科学所倡导的“可得”“共享”“透明”“再利用”“与社会互动”等理念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心理学研究的质量、结论的可再现性和成果的影响力,对更好地服务国家科学决策与增进民众对心理学的认识和信任具有重要帮助。

为推动中国心理学事业进一步发展,与会者经过讨论,在多个核心提议上达成共识,并向中国心理学研究者发出以下倡议:

一、提倡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实践中秉持开放科学理念,实现科学研究全流程的公开透明。
二、支持论文在期刊正式发表前以预印本形式公开交流。
三、倡导在研究开始前进行预注册,以增加研究透明度。
四、在不违反国家数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强烈建议论文发表的同时,在符合“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可重用”原则的科学数据平台公开论文关联数据。
五、积极鼓励将可复现研究过程的关键要素,如测量工具、实验材料、数据编码、观察记录和程序代码等以论文附件或其他关联形式完全公开

倡议机构:
中国心理学会出版工作委员会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编委会
《Psych Journal》编委会
《大众心理学》编委会
《社区心理学研究》编委会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编委会
《心理传记与质性心理学》编委会
《心理发展与教育》编委会
《心理技术与应用》编委会
《心理科学》编委会
《心理科学进展》编委会
《心理学》编委会
《心理学报》编委会
《心理学探新》编委会
《心理学通讯》编委会
《心理研究》编委会
《心理与行为研究》编委会
《应用心理学》编委会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编委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编委会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图书馆

2023年8月12日

看完这份《苏州倡议》小编真的觉得我们科研发展也开始跟上国外的步伐了。早在2021年就有专家学者表示十分支持并提倡开放科学。她认为传统的同行评审期刊可能需要6个月到2年的时间来发表研究成果,速度太慢了。对于COVID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研究,预印本是尽快获取他人研究信息的最好方法。

她还坚信所有的数据都应该开放给世界使用,尤其是由政府资助的数据,应该造福于世界上的每个人,而不仅仅是那些有钱人。如果每个人都使用开放存取出版,分享他们的数据,并使用严格的方法。研究人员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他人做了什么,并因此做更好的研究。这种开放也会减少研究浪费。这将节省资金,因为它有助于研究人员避免重复或多余的研究。




而欧洲大学协会(EUA)提出《欧洲大学协会开放科学议程2025》(The EUA Open Science Agenda 2025),从3个方面推进开放科学:实现学术成果的普遍和永久开放获取;实现研究数据的可发现、可获取、可互操作和可重用(FAIR原则);促进机构建立更加负责、透明和可持续的研究评估体系。

美国科学院(NAS)提出“通过设计实现开放科学”的思路和途径,以促进科学研究全生命周期的开放性。美国航天局(NASA)也提出了《开源科学行动计划》(Open-Source Science Initiative),其中的“转向开放科学行动”(transform to open science)在2022—2027年,通过减少科研准入阻碍、开源数据代码及增强合作等来加速学界参与NASA的开放科学实践。



随后小编又不禁阴谋论细想了一下(以下内容仅小编自己个人观点,不代表解螺旋):不知其中是不是还有某网的“功劳”啊?毕竟某网是让所有科研人期待论文实现全面开放获取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去年已经暂停了合作。现在国内心理学开创了开放共享的先河,那么可以直接通过预印本来进行知识数据共享,这不是一箭双雕的美事吗,岂不乐哉?



不得不说,在国内众多学科当中,心理学在很多方面都是开创了先例,走在了开放科学的前端。首当其冲的就是期刊公开审稿意见,早在2014年第二期《心理学报》就公开了审稿意见,随后《心理科学进展》也加入其中。




 《心理科学进展》官网截图

很多心理学人都表示公开审稿意见真是太棒了,最重要的是让大家进行互相学习,促进学科良性发展。



甚至别的学科的网友表示,希望我所在学科及相关期刊也能这样(此处只敢心里默念我的学科)



好了,今天又是羡慕心理学人的一天,希望别的学科,赶紧得,跟上啊!



后附:

心理学开放科学平台:https://os.psych.ac.cn/



“预见”心理学预注册平台:https://os.psych.ac.cn/preregister



心理科学数据银行:https://www.scidb.cn/en/psych



中国心理学预印本平台:http://psych.chinaxiv.org/server/index.htm

P.S:看着平台右侧那列合作期刊,这次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似乎还把国外合作期刊也一并拉“入伙”了?如果是真的,那可真是赚大发了。

信息来源:解螺旋、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区表、岳行行、researchsquare